定位放线的施工顺序
〖壹〗、建筑物定位 首次放线: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进行首次放线 ,由城市规划部门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 。 形成定位桩: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主要为“GPS”或“全站仪 ”。 土方开挖阶段放线 边线定位:使用GPS仪器进行开挖边线的定位。
〖贰〗 、施工放线是土建/房屋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从建筑物定位开始,一直持续到主体工程封顶。施工放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 。
〖叁〗、接桩: 与业主或地方测绘单位一起 ,对现场的标准水准点、定位桩 、红线桩进行交接。这是施工定位放线的起始点,确保后续测量工作的准确性。 放线: 在现场至少放一条建筑物基准控制线和一个建筑物基准标高控制点 。 在基础开挖影响不到的地方钉桩并做好保护,以确保控制点的稳定性和长期可用性。
〖肆〗、首先 ,进行工程定位放线。进场后,应对甲方提供的施工图进行复核,确保设计图纸正确 。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 ,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其次 ,建立现场控制网和水准点。
〖伍〗、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的二级平面控制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两个控制点组成的) 、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的其他图形。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的基本依据。
定位放线基本步骤
〖壹〗、准备工作:在开始之前 ,必须准备好所有必要的放线工具和设备,例如放线皮线 、锤子和搅棍等 。这些工具的准备确保了放线过程的顺利进行。 标记控制点:确定建筑物的起始点和借鉴点,通常会使用套线或起钉进行标记。这些控制点为后续的放线工作提供了基准。
〖贰〗、工程定位放线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基点和控制点:首先需要确定几个基准点,并通过测量手段确定它们的坐标值 ,作为放线的基准 。同时,还需要在工程现场确定一些控制点,用于放线时的借鉴。 编制放线图:根据设计图纸和实际需求 ,绘制一份放线图。
〖叁〗、平面定位放线的基本步骤 引入高程和轴线:根据施工图纸,将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点和轴线点准确引入施工现场,作为后续施工的基础 。设置控制点:在施工现场合适位置设置标高控制点和轴线控制点 ,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复核和调整。
〖肆〗 、工程放线使用GPS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图纸复核与现场交接:首先,对甲方提供的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性。与甲方共同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 ,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
定位放线规范要求
定位放线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进场复核与交接验收: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的施工图进行复核 ,确保设计图纸正确。与甲方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需共同商议处理。建立控制网:现场建立控制坐标网和水准点,水准点需采取保护措施 。根据工程平面形状,决定采用的控制网形式。
定位放线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图纸复核与现场确认:施工图复核:确保图纸的准确性 ,这是定位放线的前提。现场确认:进场后需与甲方确认现场座标点和水准点,并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定位验收:工程定位验收:工程定位后必须经过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的验收 ,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
房建工程放线50米范围内允许误差是2cm。建筑施工放线,比如50米轴线间距离,允许偏差10mm。根据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规定 ,放线误差应控制在:标高正负5mm,轴线位移10mm,垂直度总高度的千分之五且不大于30mm 。
控制高程精度:在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高程传递的精度,确保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主体施工高程传递:在主体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将水准点传递至各楼层 ,以便进行后续的施工测量和控制。
严格按照方案操作: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操作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定位放线的结果,以确保其准确性。及时调整:如果发现误差较大,应及时进行调整。